美女一级毛片_91视频一88av_一区不卡在线观看_别舔了受不了了

返回
孫祖明口述

我在糧庫的日子——口述史整理稿

訪談時間:2021年11月4日15:00-17:00?

訪談地點:孫祖明家中

受訪者:孫祖明

訪談者:陳睿、鄭明錦

整理者:鄭明錦

 

一、人物生平

孫祖明,1933年6月12日生,1949年7月參加工作。1949年7月在溫州市城東區公所擔任辦事員,1950年1月至1953年12月,在花柳塘糧庫、大南糧食供應站負責出納,1954年1月至1958年6月在華東糧校結業后,先后進入溫州地區糧食局、永嘉縣糧食局、永嘉縣四川糧管所、義務社教工作隊、永嘉縣糧油轉運站、上塘糧管所工作至1982年12月,1983年調任溫州面粉公司第三糧庫工作至1993年6月退休。年近90的孫老接受我們采訪時,口齒清晰,思維活躍,一講到糧食保管工作更是激動不已。以下為采訪內容:

我是孫祖明,1948年的溫州還沒解放,新中國成立前我就參加了工作,直到1993年退休。這45年間一直從事糧油供應和糧油保管工作,其中離休前的最后十年是在面粉公司第三糧庫度過的,三庫是我最后一個工作單位,也是我最有感情的地方。

 

二、追溯革命記憶

(一)脫產革命

雖然我的檔案里寫我是1949年參加工作,其實我是在1948年就已經參加工作了。當時我才15歲,什么都不懂,上海的復旦大學有個教授叫徐天樹,他說我性格好,腦子也比較靈光,就推薦我去加入人民軍隊了。到了49年入伍之后,要填干部履歷表,半個月之后就通知我。我從那時候起就成為了脫產干部,所謂脫產就是脫離生產,我把自己交給了國家,我的信仰就是共產主義,我就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。脫產干部沒有工資的,沒有發什么生活物資。一個月口糧就是四十五斤米,生活必需品只能拿米去換,只有咸菜可以吃,再給一套藍色制服配一把手槍。新中國成立前,國民黨的反動勢力仍然很猖獗,為了保證糧庫安全,我們戰時的紀律非常嚴格,比如說禁止獨自行動,任務都必須兩個人協同完成,萬一遭到襲擊,兩個人可以互相掩護,萬一一個人遭襲犧牲了,還有一個人可以立馬呼叫支援。我們就是這樣直到新中國成立和溫州解放,局勢才得以好轉。

(二)供糧記憶

新中國成立之初,我開始負責管理的糧庫屬于非常重要的軍隊供應類別。兵馬未到糧草先行,一旦軍隊要經過我這,都會先提前通知我。比如說有多少連隊,共有幾個人,需要準備多少斤糧食,不但要備好米,還需要準備黃豆、稻草作為馬料。有一次,大部隊到我那取糧,看到我才十五六歲,就喊我:“小鬼,來來來,幫幫忙,搬大米。”我年輕力壯,手勁非常大,可以直接扛起一袋180斤的米。搬完之后,有一個人牽了一匹軍馬過來,讓我上去騎,我就特別開心直接上去了,沒想到馬還認人的,突然騰空而起,我就被重重摔了下去,他們一邊扶起我,一邊在那笑,我就和他們打成一團了。當然了,他們也確實辛苦,當時有一個營應該是走了一天一夜,下午四點多到達,在倉庫里直接席地而睡,還叫我也去休息,他們解放軍負責放哨站崗,他們第二天凌晨三點多起來,還把倉庫打掃的干干凈凈。走前有位首長還叮囑我要保管好糧庫,給了我一塊壓縮餅干,我至今記得味道非常好吃。

三、照鑒往昔歲月

(一)往昔保糧

我在上塘糧庫呆過十幾年,在對待倉儲工作時,我經常想如何提高工作效率。于是趁著閑暇的時候,我就會找找資料翻翻書本,過了很長一段時間。大約是79年,我和同事們成功自制了一臺自動裝油控制儀,使用了好幾年,效果還是非常明顯。并且當時得到了黨報、《浙南日報》、《浙江科技報》的報道,甚至還有浙江電視臺前來采訪。本來是需要人工去裝油的,現在省去了繁重的體力勞動,這不僅解放了工人的雙手,一年下來還能節省500多斤油,省了上千塊錢。此外,我還改進了倉庫防潮層,改造舊式倉庫,也嘗試做過糧食缺氧保管試驗獲得成功,上塘糧庫在我們共同管理下,都是連續好幾年獲得縣市級和省部級先進保糧單位,我個人也連續幾年被評為縣級先進工作者。后來,我就被調到面粉公司三庫參與基建,也就不得而知了。

(二)奮斗歲月

在糧食系統四十多年里,我遇到很多危險的事情,一次調查糧倉失火時,路邊碰到雷管意外爆炸,導致鼓膜穿孔。還有一次就是79年發洪水的時候,我從永嘉上塘糧管所出發和一個同事前去抗臺,夜里九點到了黃石村,甌江水開始涌上來了,往楠溪江猛漲。因為天已經黑了,我們不知道水已經漫過來了,由于路面是正在建設的石子路,我們不小心掉進了一個路邊的大洞,洪水朝我們奔來,灌進洞里。萬幸的是灌滿之后,大水把我們往山上推,我們都會游泳,就只能順著水流方向順勢往山邊游。如果洪水把我們往江里推,一片黑燈瞎火的環境下,茫茫一片水面,我們肯定是難活著出來了。我們爬上山后,走了一個小時暫住在一位農民家里,局里發現我們失聯之后,立刻組織搜救,結果沒找到,覺得我們兇多吉少。第二天,我們自己走回局里,看到了局長批示的一張大事報,表揚了我們英勇無畏的抗臺精神,他們看到我們平安回來是有高興又擔心。就是這兩件事情深深刻在記憶里。

四、回眸歷史初心

(一)三庫歷史

我對糧倉基建施工有一定經驗,就負責當年三庫拆遷征地工作,附近都是農民的田地,征收十分困難。有一次領導來視察車子開不進來,我一去看,發現路面坑坑洼洼,一天時間內出現了100多個茅坑。原來是部分農民要求補償廁所拆遷費,擅自開挖增加了70多個茅坑,我明確拒絕這種無理要求,于是他們天天罵我:“你個混蛋老孫,快出來!”但我依舊忍氣吞聲做好拆遷工作,認真對接愿意配合的拆遷戶工作,盡量化解土地矛盾,保質保量完成拆遷和基建項目。后來我做了保化股股長,為了新職工能夠盡快適應保糧工作,我就負責指導并傳授倉儲經驗,現在還有七八個人在面粉公司工作,他們都是我手把手帶出來的學生。我帶出來的學生吃得了苦,耐得住寂寞,他們為三庫的“四無”糧倉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!

(二)護糧初心

20世紀90年代,北京出現了學生潮,各地出現哄搶糧食的事件。當時溫州市長陳文憲打電話給我們局長,詢問糧食儲備情況,局長就邀請市長來我們三庫實地查看,由我來負責引導介紹。那天陳市長帶了兩個秘書前來查糧,我非常準確報出各個倉庫和露天堆的大米和小麥數量。我手里拿著一串鑰匙,逐一打開倉庫大門,市長一看里面干干凈凈,糧袋整齊擺放,滿意地點點頭,然后叫秘書開始核算,結果算出來和我說的一模一樣,一個倉庫就能滿足全溫州軍民一天用量。最后他們拿出扦樣器取樣,看完后說大米質量很不錯!市長拍拍我肩膀說:“老孫,有你在,我心就定了!”隨后在會議室,表揚了我們儲備庫的倉儲工作,認為可以把經驗推廣到全市,我也備鼓舞振奮,深感自己的責任重大。

圖片1.png圖片2.png圖片1.png

 

以上為孫祖明19、57、60歲

內容來自口述和歷史檔案匯總而成。